说到口腔修复,很多人反应是“补牙”或“装假牙”。其实远不止这些。口腔修复是通过医疗手段,牙齿功能与美观的治疗方式。无论是蛀牙导致的缺损,还是意外磕碰造成的牙齿断裂,甚是先天性牙齿发育不良,都可以通过口腔修复改善。
目前主流的修复手段包括三种:
1. 补牙(填充治疗):适用于小范围龋齿或轻微缺损,用树脂或玻璃材料直接填补,治疗时间短,价格亲民。
2. 嵌体/高嵌体:针对较大面积的牙体缺损,采用定制化瓷块或金属材料嵌入,比普通补牙更耐用。
3. 冠修复:当牙齿缺损超过2/3时,需要全冠保护。常见的有全瓷冠、金属烤瓷冠,兼顾强度与美观。
近有位患者反馈:“补牙后遇到冷热刺激还是敏感”。这种情况通常有两种原因:一是龋坏较深已接近牙髓,单纯补牙无法解决问题;二是修复体边缘不密合导致微渗漏。这时需要进一步检查,可能需要根管治疗或更换修复体。
前牙区建议优先选全瓷牙: - 透光性接近天然牙,不会出现牙龈边缘发青 - 对核磁检查无干扰 后牙区可考虑金属烤瓷牙: - 价格更经济 - 抗压强度更高 但金属过敏体质者需提前告知医生。
不同修复方式的使用年限差异较大: - 树脂补牙:3-5年(受饮食习惯影响大) - 瓷嵌体:8-10年 - 全瓷冠:10年以上 实际寿命与日常维护密切相关。建议每年复查一次,避免用修复牙咬硬物。
现代口腔技术已能实现舒适化治疗: - 浅层操作通常无需麻醉 - 备牙时采用局部麻醉,基本感 - 术后轻微敏感属正常现象,2-3天会自行缓解 对疼痛特别敏感的患者,可提前与医生沟通镇静方案。
三点关键维护建议: 1. 24小时内避免咀嚼食物 2. 使用牙线清洁修复体边缘 3. 长期饮茶/咖啡者每半年洗牙一次 特别注意:如果出现修复体松动、脱落或持续疼痛,需立即就诊。
记住这三个核查要点: 1. 查看机构的《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》 2. 确认医生具备《医师资格证书》和《医师执业证书》 3. 观察诊疗环境消毒是否规范 建议优先选择开展数字化修复的机构,通过口扫仪获取三维数据,精度比传统取模提高60%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