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孩子乳牙出现小黑点或喊牙疼时,很多家长的反应是"乳牙坏了不用管"。这个认知误区可能影响孩子恒牙发育甚面部发育。本文将从实际临床经验出发,用通俗语言解答家长关注的儿童牙齿问题。
乳牙的职责不仅仅是咀嚼食物。健康的乳牙是恒牙的"导航仪",过早缺失会导致邻牙移位,恒牙萌出困难。我们接诊的7岁患儿小宇,因乳磨牙早失导致恒牙错位,后来不得不进行正畸治疗。临床数据显示,乳牙龋坏不及时处理,恒牙患龋几率提升3倍。
治疗建议:发现黑点或牙洞应及时就诊,早期干预只需简单补牙,若拖延到牙髓感染,可能需要进行儿童根管治疗。
儿科牙医会使用专门的玻璃材料,这种材料能持续释放氟化物保护牙齿。操作时会采用"tell-show-do"沟通法:先讲解工具(比如把牙钻说成"牙齿洗澡器"),再演示动作,后轻柔操作。临床上常用的彩虹色补牙材料,能让孩子主动选择喜欢的颜色,有效减少恐惧感。
特别提醒:某些家长询问的"纳米树脂补牙"并不适合乳牙,过度治疗反而可能影响换牙。
窝沟封闭的佳窗口期是牙齿完全萌出后1年内。具体来说:
• 乳磨牙:3-4岁
• 恒磨牙(六龄齿):6-7岁
• 第二恒磨牙:11-13岁
需要注意的是,已经发生龋坏的牙齿不能直接做封闭。我们遇到过家长带着满口蛀牙的孩子要求做封闭,这种情况需要先治疗龋齿。
儿童牙科诊所会从环境布置开始降低焦虑感。比如某院区的诊疗椅喷涂了卡通图案,候诊区设有绘本角。行为引导方面,建议:
1. 就诊前通过牙医主题绘本预热
2. 避免使用"打针""疼痛"等敏感词
3. 就诊尽量安排简单检查建立信任
对于极度恐惧的儿童,现在有镇静技术,吸入后会产生愉悦感但意识清醒,性经过临床验证。
除了常规刷牙,很多家长不知道:
• 牙线应从两颗相邻乳牙接触时开始使用
• 电动牙刷要选儿童专用款(震动频率低于8000次/分钟)
• 运动护齿套在参加篮球、滑轮等运动时应佩戴
临床观察发现,长期用吸管杯喝含糖饮料的孩子,门牙内侧特别容易发生龋坏,建议2岁后逐步过渡到广口杯。
儿童牙齿问题早发现早处理,能避免后续更复杂的治疗。建议每3-6个月进行一次口腔检查,就像定期测量身高体重一样纳入儿童健康管理常规。当发现孩子经常单侧咀嚼或突然抗拒吃冷热食物时,可能就是牙齿发出的求救信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