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以为牙齿矫正是青少年的,实际上门诊中40%的正畸患者是成年人。上周刚接诊一位52岁的会计张女士,她说前半生忙着养家,现在终于能为自己考虑:"医生您看我这口牙还有救吗?"
通过3D口腔扫描我们发现,她存在典型的深覆合问题——上牙完全盖住下牙,导致咀嚼效率只有正常人的60%。经过18个月隐形矫正,现在啃苹果时终于能听到"咔嚓"声了。这个说明,只要牙周健康,矫正从没有所谓的"超龄"说法。
门诊里常被问的问题就是:"医生,哪种牙套不遭罪?"作为在正畸科待了10年的老人,我建议先做个测试:试着连续两周每天用牙线。如果做不到,就别选隐形牙套——它需要每天戴满22小时,吃饭刷牙才取下。
金属托槽虽然"存在感"强,但对于自律性差的患者反而更稳定。上周复诊的小李就很有意思,戴着隐形牙套期间丢了3次,后换成陶瓷自锁托槽,矫正进度反而提前了2个月。记住,没有的矫治器,只有适合的方案。
"医生能不能不拔牙?"这是时高频的恐惧。实际上现在通过推磨牙向后、邻面去釉等技术,约60%的都能实现不拔牙矫正。上周有个高三女生,家长坚决反对拔牙,我们通过计算间隙,用种植支控把后牙整体后移3mm,成功创造出排齐空间。
但有些情况确实需要拔牙:比如牙列拥挤(间隙差8mm以上),或者前突明显的"龅牙"。有个简单自测方法:自然闭嘴时,如果上下唇需要用力才能闭合,就可能需要拔牙创造内收空间。
个月是难熬的,就像昨天来复诊的先生说的:"喝粥都像在嚼沙子。"这是正常的牙齿痛,建议准备辅食剪把食物剪成小块。还有些实用技巧:托槽磨嘴时用正畸蜡就像"创可贴",钢丝扎嘴用指甲锉磨圆滑就行。
容易被忽视的是刷牙问题。很多患者复诊时托槽周围都是软垢,这样矫正完牙齿整齐了却满是白斑。建议买个月牙形的正畸牙刷,每天三次每次刷满3分钟,重点清洁托槽周围45度角的位置。
去年跟踪调查的200例患者数据显示,年全天佩戴保持器的人群,复发率仅3%。但很多患者不知道,保持器其实有"降级使用"的规则:前半年除了吃饭都戴,接下来半年每晚佩戴,满一年后可以隔天佩戴,两年后每周戴2-3晚即可。
有个有趣的发现:用透明保持器的患者依从性更好。可能是它不像哈雷保持器影响发音,上班族更愿意坚持。但要提醒的是,吃热饮时一定要取下,否则变形了等于白戴。
"矫正会导致牙齿松动"——这是大的误解。牙齿本来就有0.2mm生理动度,矫正时的轻微松动就像树木移栽时的暂时现象。反而是不矫正的牙周病患者,牙齿会真正地病理性松动。
"怀孕不能矫正"其实要看阶段,孕中期是可以继续治疗的,只是要避免拍X光片。我们有个患者就是在孕期完成后半年的调整,生完宝宝正好拆矫治器,双喜临门。
矫正牙齿就像给房子做装修,表面上是在调整外观,实际上是在重建健康的咬合关系。当你发现能用后牙轻松嚼碎坚果,或者不再为塞牙烦恼时,就会明白这份投资有多值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