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起看牙,很多人都是等到牙疼得受不了或者牙齿出现明显问题了才跑去医院。其实,日常做好预防远比出了问题再治疗更重要。口腔预防保健并不复杂,关键在于掌握正确的方法并坚持下去。今天我们就来,普通人在家如何做好基础防护,哪些情况需要及时求助医生。
很多人觉得每天刷两次牙已经足够,其实还差得远。刷牙只能清洁部分牙面,牙缝和牙龈边缘的食物残渣和牙菌斑很难清除。建议搭配使用牙线或冲牙器,尤其是晚饭后。刷牙方法也很重要,推荐采用巴氏刷牙法,刷毛与牙齿呈45度角,轻轻震颤,每个部位刷10次左右,整个过程不少于两分钟。
洗牙不是美容项目,而是重要的预防措施。日常刷牙无法去除已经形成的牙结石,尤其是牙龈下方的结石。牙结石会持续刺激牙龈,导致红肿、出血,甚引发牙周炎。建议每半年到一年洗一次牙,医生会同时帮你做口腔检查,及早发现龋齿、牙龈问题或早期口腔病变。
很多家长觉得乳牙坏了没关系,反正会换牙,这是个误区。乳牙健康直接影响恒牙的发育和排列。建议颗乳牙萌出后6个月内就进行次口腔检查,晚不要超过1岁。早期检查可以帮助家长掌握正确的口腔护理方法,医生也会根据情况涂氟或窝沟封闭建议,有效预防蛀牙。
除了大家都知道的高糖饮食,还有一些习惯容易被忽略。比如用牙齿开瓶盖、撕包装,会导致牙齿裂纹或崩缺。长期抽烟、喝浓茶或咖啡容易导致牙齿着色和口臭。夜间磨牙不仅磨损牙齿,还可能引发颞下颌关节问题。另外,偏侧咀嚼会导致面部肌肉发育不对称,甚影响脸型。
偶尔牙龈出血可能是刷牙力度过大,但如果持续出血并伴有牙龈红肿,可能是牙周炎的早期信号。牙齿对冷热刺激敏感,或是咬合时感到不适,都应尽快检查。口腔内出现两周不愈合的溃疡、白色或红色斑块,更需要提高警惕。定期检查可以帮助早发现早处理,避免小问题发展成大麻烦。
首先应查验机构是否持有卫健部门颁发的《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》,诊疗科目中需包含口腔相关项目。医师应持有《医师资格证书》和《医师执业证书》,并注册在该机构。开展种植、正畸等复杂项目时,可进一步了解医生的相关培训背景和经验。正规机构会明确公示价格标准,并在治疗前充分告知方案和风险。
预防总是胜于治疗。养成良好的日常清洁习惯,结合定期检查,大多数口腔问题其实可以有效避免。从今天开始,多一点关注,就能为未来的口腔健康多添一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