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到口腔外科,很多人反应是"拔牙",其实这个领域涵盖范围远超想象。从简单的智齿拔除到复杂的颌面整形,口腔外科医生就像口腔里的"建筑师",帮助患者解决各类功能性与美观性问题。今天就带大家了解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科室,那些你可能需要的治疗项目。
超过70%的成年人会遇到智齿问题。当这些"迟到的牙齿"横着长、斜着长,或顶着邻牙时,就可能引发反复肿痛、龋齿甚面部肿胀。门诊中常见的是微创拔牙,医生会先用局部麻醉确保,再通过特殊器械轻柔松动牙齿。整个过程通常15-30分钟,术后遵循医嘱冰敷和用药,3-5天即可。
需要提醒的是,阻生智齿越早处理越好。年轻人骨弹性好、愈合快,35岁后骨密度增加可能加大操作难度。但孕期、急性炎症期需暂缓手术,糖尿病患者则要提前控制血糖。
与传统假牙不同,种植牙是将钛合金牙根植入牙槽骨,再安装冠修复体。其大优势是不损伤邻牙,咀嚼效能达天然牙的90%以上。适合单颗、多颗甚全口缺牙患者,但要求牙槽骨有足够厚度,骨量不足者可能需先植骨。
整个治疗分三期:植入种植体→等待骨结合(3-6个月)→安装牙冠。现在已有即刻种植技术,拔牙后立即植入种植体,缩短治疗周期。维护得当的种植牙可使用10年以上,日常护理和定期复查是关键。
地包天、龅牙等颌骨发育异常不仅影响外貌,更会导致咀嚼功能障碍。正颌手术通过调整上下颌骨位置改善咬合关系,通常需要正畸-手术-正畸联合治疗。术后需1-3个月期,期间以流食为主,但往往是终身性的。
值得注意的是,这类手术必须选择具备颌面外科资质的医疗机构。术前需进行的影像学检查和模型分析,医生团队需要口腔外科与正畸科医师共同参与方案设计。
口腔溃疡长期不愈、黏膜白斑、不明肿块都可能是危险信号。门诊常见的良性如黏液囊肿,通过门诊小手术即可切除;恶性则需扩大切除并配合放化疗。戒烟限酒、避免嚼槟榔是重要预防措施,建议每半年进行一次口腔黏膜检查。
术前应如实告知医生全身疾病史,特别是高血压、心脏病、凝血功能障碍等情况。长期服用抗凝药物者需遵医嘱调整用药。术后24小时内避免漱口、吸烟和剧烈运动,饮食从温凉流食逐步过渡。出现持续出血、剧烈疼痛或发热要及时复诊。
现代口腔外科已进入微创时代,CBCT三维影像引导、超声骨刀等技术的应用大幅提升了手术性和舒适度。选择正规医疗机构,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,大多数口腔问题都能得到妥善解决。
后提醒:本文所述治疗项目需经医师评估,个体情况不同方案可能有差异。定期口腔检查才是好的预防措施,建议每年少进行一次口腔体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