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上刷牙时牙龈出血,咬苹果留下血印,很多人觉得"小事一桩"。但你可能不知道,这些信号背后藏着牙周病的威胁。作为口腔健康的隐形,我国3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高达90%,而及时干预能避免80%的牙齿脱落风险。
简单说就是牙齿周围组织的慢染。就像房子地基被白蚁侵蚀,初期只是牙龈红肿(牙龈炎),放任不管就会发展成牙槽骨的牙周炎。临床数据显示,90%的牙齿松动脱落都与它有关。
1. 牙齿提前"下岗"
牙槽骨就像固定牙齿的"混凝土",被炎症持续后,原本牢固的牙齿会像树根腐烂的大树一样松动移位,终不得不拔除。
2. 加重全身疾病
口腔细菌会通过跑遍全身。研究证实,牙周炎患者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是常人的2倍,糖尿病患者血糖更难控制,孕妇早产率增加3倍。
3. 持续口臭困扰
牙周袋内的会产生硫化物,这种顽固性口臭靠刷牙漱口难以消除,影响社交自信。
4. 咀嚼功能下降
当牙齿松动到不敢咬硬物时,很多人会不自主改用单侧咀嚼,长期可能导致面部不对称和肠胃负担。
5. 治疗费用翻倍
早期洗牙+龈下刮治可能几百元就能控制,发展到晚期需要植骨、种植时,花费可能超过万元。
• 刷牙/啃苹果时牙龈出血(非外伤引起)
• 牙龈颜色暗红,按压有痛感
• 牙齿缝隙变大,有食物嵌塞
• 口腔长期有铁锈味或味
• 牙齿松动或位置改变
步:改良巴氏刷牙法
牙刷斜45度对准牙龈沟,短距离水平颤动,每次少2分钟。临床观察显示,正确刷牙能减少60%牙菌斑堆积。
第二步:牙线使用不能省
牙刷只能清洁70%牙面,牙缝需要牙线清理。就像打扫房间角落,每周用3次以上就能显著降低邻面龋风险。
第三步:定期维护
即使没有症状,每年也应做1-2次洁牙。就像汽车需要保养,超声波洁牙能清除结石,预防牙龈萎缩。
初期通过洗牙+龈下刮治就能控制;中度可能需要牙龈翻瓣手术;重度往往需要联合正畸或种植修复。记住:牙槽骨一旦流失就,拖延治疗只会增加难度和花费。
下次看到牙膏里的血丝,别再用"上火"搪塞自己。牙齿的求救信号,值得你花20分钟挂个牙周科号。毕竟,没有什么比原装牙齿用得更长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