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上刷牙时发现牙刷上有血迹?吃苹果总留下血印子?这些可能是牙周病发出的警告信号。作为从业15年的口腔医生,我见过太多患者把牙龈出血当成“上火”,耽误治疗导致牙齿松动才后悔莫及。今天就带大家了解真实的牙周治疗过程,早发现早治疗才能保住我们的牙齿。
健康的牙龈应该是淡粉色、紧贴牙齿的。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就要注意了:刷牙时牙龈容易出血、口腔有持续性异味、牙龈颜色变深红、牙齿看起来变长(其实是牙龈萎缩)、吃东西使不上劲。这些症状往往从20多岁就开始积累,到40岁左右突然爆发成牙周炎。
阶段牙龈炎:牙龈红肿出血,但骨头还没被,洗完牙做好清洁就能。
第二阶段轻度牙周炎:牙龈开始萎缩,牙缝变大,X光片能看到轻微骨吸收。需要做龈下刮治。
第三阶段中重度牙周炎:牙齿松动、移位,可能伴随脓肿。部分患者需要配合手术治疗。
很多人以为洗完牙就万事大吉,其实常规洗牙只能清洁牙龈以上部分。真正的牙周治疗需要用特殊器械清理牙龈下方的牙结石(龈下刮治),这个过程中可能会有轻微酸胀感。根据程度,通常需要分2-4次完成,每次处理不同象限,既又让患者更舒适。
对于牙槽骨吸收的病例,医生可能会建议翻瓣手术。别被“手术”二字吓到,其实是在局麻下把牙龈暂时翻开,清理感染组织。现在还有引导骨再生技术,能帮助部分被的牙槽骨重新生长。
做完治疗不等于一劳永逸,维护期要做好三件事:1. 使用牙缝刷或冲牙器清洁牙缝;2. 每3-6个月复查一次;3. 戒烟(吸烟会加速牙周)。临床数据显示,坚持维护的患者10年牙齿保留率能提高3倍。
“洗牙会让牙缝变大”——其实是原本被牙结石和肿胀牙龈填满的缝隙暴露了。“治疗一次就能好”——慢性病需要长期管理。“牙齿没坏不用看医生”——等牙齿松动往往为时已晚。建议每年做一次牙周检查,就像我们每年体检一样。
每天有效刷牙2次(建议用巴氏刷牙法)+使用牙线,比任何昂贵治疗都管用。孕妇、糖尿病患者更要注意,激素变化会让牙周问题加重。如果已经出现症状,建议尽早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,普通口腔诊所和牙周专科医生的治疗方案可能差异。
后提醒大家:牙周治疗是场持久战,但保住自己的天然牙齿永远值得。下次看到牙龈出血,别再随便买支“止血牙膏”应付了,早一步治疗,少一颗牙齿脱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