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的牙齿健康是每个家长关心的话题。乳牙虽然会更换,但它们对恒牙的生长、咀嚼功能甚面部发育都有重要影响。许多家长认为“乳牙坏了不用管”,这种误区可能导致孩子未来牙齿排列不齐、龋齿加重,甚影响发音和自信心。今天我们就来儿童牙齿治疗的关键问题。
从颗乳牙萌出就要开始护理。一般在6个月左右出现下门牙,此时可以用纱布蘸温水轻轻擦拭牙面。3岁前建议完成次口腔检查,医生会评估患龋风险,并指导刷牙方法。如果发现牙齿表面有白斑、黑点或食物嵌塞,可能是早期龋齿的信号,需要及时干预。
奶瓶龋:夜间含奶瓶睡觉是主要原因,表现为上门牙大面积发黑。建议1岁后戒除夜奶,改用学饮杯。
窝沟龋:大牙表面的窝沟容易残留食物,6-8岁可考虑做窝沟封闭。
牙齿外伤:摔倒磕掉乳牙不要自行回植,需立即就医处理创口。
1. “乳牙不疼就不用治”——龋坏可能已伤及牙神经,导致恒牙发育异常。
2. “全麻治牙会影响智力”——现代麻醉技术性高,单次短时麻醉无影响。
3. “反正要换牙,拔了就行”——过早缺失乳牙会导致邻牙倾斜,需佩戴间隙保持器。
提前用绘本讲解看牙过程,避免使用“打针”“疼”等负面词汇。就诊建议只做简单检查,建立信任感。治疗时可采用“告诉-演示-操作”模式,比如先让孩子触摸口镜,再开始检查。对于低龄儿童,推荐选择有儿童齿科专科的机构,环境布置和器械更适合孩子。
3-6岁:家长主导刷牙,使用含氟牙膏(豌豆大小),每3个月涂氟一次。
6-12岁:培养自主刷牙习惯,关注六龄齿萌出情况,及时做窝沟封闭。
12岁以上:矫正牙齿的黄金期,可评估是否需正畸治疗。
如果孩子需要补牙,优选玻璃等释氟材料。对于多颗龋齿或极度恐惧的儿童,全麻下一次性治疗能减少心理创伤。治疗后要定期复查,频率根据风险等级定为3-6个月一次。记住,预防永远比治疗更重要——控制甜食频率、使用牙线清洁牙缝、定期涂氟都能有效降低蛀牙概率。
牙齿健康是给孩子好的成长礼物。从小建立良好的口腔习惯,不仅能避免治疗之苦,还能为未来美观的笑容打下基础。如果您发现孩子牙齿有任何异常,建议尽早到儿童齿科就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