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叶
1000+次浏览
发布时间:2025-10-24 12:23:33

近发边不少人都在洗牙、涂氟这些基础口腔项目。其实很多人不知道,定期做口腔预防保健,比牙齿出问题后再治疗要划算得多。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说说口腔预防保健的那些事。

先来看组数据:我国35-44岁人群中,牙龈出血检出率高达87.4%,而65-74岁老年人中,缺牙数量平均达到11颗。这些数字背后,反映的正是口腔预防保健意识的缺失。
口腔问题往往是从细微处开始的。初期牙龈炎可能只是刷牙时出血,若不及时干预,就会发展成牙周炎,导致牙齿松动脱落。更重要的是,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密切相关,牙周炎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会比普通人高出2-3倍。
想要做好口腔预防保健,这四件事必须放在心上:
首先是日常清洁。除了早晚刷牙,更要学会使用牙线。牙缝间的食物残渣单靠刷牙很难清除,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认真刷牙还是会蛀牙。建议每天使用一次牙线,特别是在晚餐后。
其次是定期洗牙。即便刷牙再认真,牙菌斑和牙结石也会慢慢堆积。通常建议每6-12个月洗一次牙,既能清除牙结石,也能让医生检查口腔状况,及时发现问题。
第三是饮食控制。减少糖分摄入关重要,特别是粘性强的糖果和甜饮。如果吃了甜食,记得及时漱口。
后是防护措施。对于儿童,窝沟封闭和涂氟能有效预防蛀牙;对于喜爱运动的人群,佩戴运动护齿器可以避免牙齿外伤。
儿童时期要重点关注牙齿发育。3-6岁是乳牙期,除了养成刷牙习惯,还应该每半年做一次口腔检查。6-12岁换牙期,要及时做窝沟封闭,这是预防恒磨牙蛀牙有效的方法。
青壮年阶段要防范牙周病。这个时期工作压力大,作息不规律,容易忽视口腔保健。除了日常护理,每年一次的洁牙和检查必不可少。
中老年时期要注重牙齿维护。随着年龄增长,牙龈萎缩、牙齿磨耗等问题会逐渐显现。这时候更需要定期检查,及时处理问题,尽可能保留自然牙。

很多人在做口腔检查时不太清楚具体项目。常规检查包括牙齿和牙周的检查,必要时还会拍X光片。医生会重点关注是否有蛀牙、牙龈健康状况、咬合关系以及口腔黏膜情况。
特别提醒:如果发现牙龈出血、牙齿敏感、口腔异味等问题,不要拖延,这些都是需要干预的信号。

关于口腔保健,不少人存在认知误区:
误区一:刷牙力度越大越干净。实际上过度用力会损伤牙釉质和牙龈,正确的方法是使用软毛牙刷,以轻柔的力度清洁。
误区二:牙龈出血就不敢刷牙。牙龈出血往往是因为牙菌斑刺激,这时候更要认真清洁,如果持续出血,应该及时就医。
误区三:洗牙会让牙缝变大。洗牙只是清除了本就该清除的牙结石,牙缝变大是因为牙结石已经导致了牙龈萎缩。
误区四:牙齿不疼就不用检查。很多口腔问题早期没有明显症状,等到感觉疼痛时,问题往往已经很。
误区五:儿童乳牙坏了不用管。乳牙的健康直接影响恒牙的发育,乳牙早失会导致恒牙排列不齐。

做口腔预防保健,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很重要。正规机构会有完善的口腔检查流程,医生会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预防方案。在选择时,可以重点关注机构的资质、医生的背景以及设备条件。
说到底,口腔预防保健不只是定期去医院,更重要的是把护齿意识融入日常生活。从正确刷牙到合理饮食,从使用牙线到定期检查,这些看似简单的小习惯,长期坚持下来,就能让我们远离口腔问题的困扰。
健康的牙齿不仅能让我们享受美食,更是生活质量的重要。与其等问题出现了再花大价钱治疗,不如从现在开始,认真做好口腔预防保健,这是笔划算的健康投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