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上刷牙时发现牙龈出血,咬苹果留下血印,很多人会不以为然。但你可能不知道,这些不起眼的小症状,正是牙周病发出的早期警报。作为口腔健康的“隐形”,牙周病在我国成年人中患病率高达90%,却因初期症状轻微,常被患者忽视。
健康的牙龈呈现淡粉色,紧贴牙面,刷牙时不会出血。当牙菌斑长期堆积,牙龈会先出现炎症反应:颜色变深红、质地肿胀、刷牙容易出血——这就是牙龈炎阶段。若继续发展,细菌会向深层侵袭,导致牙槽骨吸收、牙龈退缩,形成肉眼可见的“黑三角”,终牙齿出现松动移位。
更需警惕的是,牙周炎与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存在双向影响。临床数据显示,重度牙周炎患者患冠心病的风险增加25%,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难度提升3-4倍。
横向用力刷牙、使用硬毛牙刷会加速牙龈磨损;吸烟者牙周病风险是非吸烟者的3倍;长期用牙开瓶盖、咬线头等行为会造成牙周微损伤。值得关注的是,孕妇激素变化会使牙龈对菌斑反应加剧,更需加强口腔护理。
很多人认为“洗牙会让牙缝变大”,这是典型的认知误区。洗牙后感觉到的“牙缝”其实是清除牙结石后暴露的正常间隙,说明牙龈炎症正在缓解。
基础治疗:通过超声波洁治去除龈上结石,配合龈下刮治清除牙根表面菌斑。多数患者经过规范治疗,牙龈出血症状可在一周内明显改善。
手术治疗:针对中重度患者,可采用牙龈翻瓣术、引导组织再生术等修复受损组织。现代牙周显微手术创伤小,术后快。
维护期:治疗后每3-6个月需进行维护,就像汽车的定期保养。研究表明,坚持维护治疗的患者,10年牙齿保留率可达85%以上。
家庭护理:推荐使用小头软毛牙刷,配合牙线清理邻面。含0.12%氯己定的漱口水可辅助控制菌斑,但连续使用不宜超过2周。
当出现持续性口臭、牙龈自发性出血、牙齿松动或移位、牙龈肿痛化脓等情况,说明疾病已进入期。此时仅靠家庭护理难以控制,需要牙周科医生进行系疗。
记住一个简单自测方法:用食指轻压牙龈边缘,健康牙龈呈现致密的橘皮样纹理,如果表面光亮松软如海绵,就是炎症的典型表现。
牙齿是身体的硬组织,预防牙周病实际上是在为未来的生活质量投资。从今天开始,请像关心皮肤状态一样关注你的牙龈健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