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上刷牙时发现牙龈出血?吃苹果时总留下血印?这可能是牙周病给你的个警告信号。很多人误以为这只是"上火",结果错过佳治疗时机。今天我们就来这个悄悄侵蚀口腔健康的"沉默"。
简单说就是牙齿周围组织的慢性炎症。就像房子的地基被白蚁蛀空,牙齿也会因为牙龈、牙槽骨的而逐渐松动。临床数据显示,35岁以上人群有超过80%存在不同程度的牙周问题,但主动就诊的不足。
1. 刷牙出血:健康的牙龈不会轻易出血,如果连续3天出现这种情况就该警惕。
2. 持续性口臭:牙菌斑发酵产生的硫化物会让口气怎么清洁都难以消除。
3. 牙龈变色:从粉红色变成暗红或紫红色,说明炎症正在加重。
4. 牙齿移位:突然发现牙缝变大或牙齿变长,其实是牙龈萎缩的表现。
除了遗传因素,更多是不良习惯的积累:
• 把电动牙刷当摆设,每次刷牙不到1分钟
• 用牙签代替牙线,食物残渣长期嵌塞
• 每年洗牙超过2次就觉得"伤牙齿"
• 把碳酸饮料当水喝,口腔长期处于酸性环境
牙龈炎阶段:仅牙龈边缘红肿,洗牙+正确刷牙就能逆转
早期牙周炎:出现3mm以内牙周袋,需要龈下刮治
中晚期牙周炎:牙槽骨吸收超过1/3,可能出现牙齿移位或脱落
1. 改良巴氏刷牙法:牙刷斜45度对准牙龈沟,小幅颤动
2. 牙线使用要到底:每晚睡前清理牙邻面
3. 冲牙器辅助清洁:适合戴牙套或有修复体的人群
4. 戒烟限酒:烟草会加速牙槽骨流失
5. 定期检查:每6-12个月做一次牙周探诊检查
现在超声洁治设备已经大大减轻酸痛感,激光辅助治疗也能减少出血。对于重度患者,牙周再生手术可以重建部分受损组织。关键是要在牙齿还能挽救时及时干预,别等到需要种牙才后悔。
洗牙会损伤牙齿吗?
正规操作下,超声洁治头只在牙结石表面震动,不会伤害牙釉质。
治疗需要几次?
轻度一般1-2次,中重度可能需要分4-6次完成全口治疗。
能吗?
像高血压一样需要终身维护,但可以控制到不影响正常生活。
准妈妈:孕期激素变化会加重牙龈炎症,孕前应先做牙周检查
糖尿病患者:血糖控制不佳会加速牙周,需要更密切监测
正畸人群:托槽周围容易堆积菌斑,建议使用专用清洁工具
• "牙齿不疼就不用看医生"——牙周病早期多数感
• "老了都会掉牙"——正确护理可以终身保有自然牙
• "漱口水能替代刷牙"——化学制剂无法清除已形成的菌斑
后提醒:如果已经出现牙龈萎缩、牙齿松动,请立即到口腔牙周科就诊。早期治疗费用可能只需几百元,拖延到晚期花费可能要翻10倍。保护牙周健康,就是在为未来省下一辆代步车的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