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孩子捂着腮帮子喊疼,或是刷牙时发现小黑点时,许多家长才开始着急:"孩子的牙齿到底怎么了?"据新口腔健康调查显示,我国5岁儿童乳牙龋患率高达70%,而及时治疗的不足。今天我们就来关于儿童牙齿那些家长该关心的事。
"反正要换牙,坏了也不用管"——这个误区坑了不少孩子。乳牙从6岁开始替换,后的大牙要到12岁才脱落。如果6岁时出现龋齿却不治疗,可能影响孩子6年的咀嚼功能。更的是,乳牙根尖发炎可能损伤下方恒牙胚,导致新牙长出来就带着缺损。临床常见的"双排牙"现象,往往就是乳牙牙根吸收不良造成的。
建议在孩子颗乳牙萌出后6个月内进行口腔检查,晚不要超过1岁。定期3-6个月检查一次,就像打疫苗一样形成习惯。特别提醒家长,以下情况要立即就诊:牙齿出现黑斑或凹坑、进食冷热敏感、牙龈红肿、意外磕碰导致牙齿松动等。早期治疗不仅能减轻孩子痛苦,费用也往往更低。
很多家长头疼孩子看牙哭闹,其实可以试试这些方法:就诊前通过绘本、动画片让孩子了解治疗过程;选择专门儿童牙科诊所,环境布置得更温馨;治疗时可以用"小蜜蜂帮忙刷牙""牙齿睡个觉"等孩子能理解的说法;治疗后及时给予鼓励。对于特别抗拒的孩子,可以考虑镇静等舒适化治疗方式。
3岁以下:多采用氟保护漆预防龋齿;3-6岁:常用窝沟封闭剂保护易蛀的后牙;6-12岁:可能需要间隙保持器为恒牙留位置。值得注意的是,现在儿童牙科普遍采用麻醉仪,比传统打针方式更容易被孩子接受。对于已经形成的龋洞,玻璃等生物相容性材料是常见选择。
预防永远胜于治疗。家长要孩子做到:每天早晚各刷1次牙,每次不少于2分钟;3岁以上使用豌豆大小的含氟牙膏;饭后及时漱口;控制甜食频率而非总量(集中吃比分散吃危害小);每半年到一年进行涂氟。值得关注的是,长期用奶瓶喝夜奶是导致"奶瓶龋"的主要原因,建议1岁后逐渐戒除。
孩子的牙齿健康需要家长、医生和孩子共同守护。记住,良好的口腔习惯是能陪伴孩子一生的珍贵礼物。如果您对孩子的牙齿状况有任何疑问,建议及时儿童牙科医生,不要等到问题才后悔莫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