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夜被牙痛醒、吃饭时突然疼到倒吸凉气——这种钻心的滋味很多人都经历过。牙痛不是病,痛起来真要命。今天我们就来如何科学应对牙痛,既缓解症状又不耽误治疗时机。
牙齿表面看着坚硬,内部其实布满神经。当蛀牙发展到牙髓,冷热刺激直接作用于神经;或者牙龈发炎肿胀神经,都会引发剧烈疼痛。常见诱因包括:深龋齿、智齿发炎、牙周脓肿、牙齿隐裂等。记住,任何止痛方法都是临时措施,终都需要牙医处理根源问题。
1. 盐水漱口:半勺食盐加200ml温水,含漱30秒后吐出。盐水能减轻牙龈肿胀,抑制细菌繁殖,适合牙龈炎引起的疼痛。
2. 冷敷脸颊:用冰袋裹毛巾敷在疼痛侧脸颊,每次15分钟。低温能收缩血管,减轻炎症反应带来的痛。
3. 丁香油涂抹:药房可买的丁香油,用棉签蘸取少量点涂痛处。其中的丁香酚有天然麻醉,但注意别接触口腔黏膜。
网络流传的"含白酒止痛""咬花椒止痛"等方法可能刺激创面;随意服用抗生素可能掩盖病情。尤其要注意:千万不要把止痛药直接放在牙龈上,这会导致化学性灼伤,临床上见过太多因此加重病情的。
• 疼痛持续超过24小时
• 伴随面部肿胀或发烧
• 牙龈鼓起脓包
• 牙齿明显松动
• 出现呼吸困难或吞咽困难
这些可能是颌面部感染扩散的信号,可能危及生命,需要急诊处理。
建议记录这几个信息帮助医生快速判断:疼痛是持续还是阵发?对冷热敏感吗?咬东西时是否加重?近期是否有外伤?好带上正在服用的药物清单,某些抗凝药可能影响治疗。
每天早晚刷牙3分钟,配合牙线清洁牙缝;每半年洗牙一次;少吃黏性甜食;运动时戴护齿套。特别提醒:很多人牙不疼就不去看医生,等疼起来往往已经需要根管治疗,定期检查才能把问题遏制在萌芽阶段。
"牙痛就是上火"——其实多数是细菌感染;"拔牙能一劳永逸"——缺失牙齿会影响咀嚼功能;"孕妇不能看牙"——妊娠中期反而是治疗期。科学认知才能避免耽误治疗。
后要强调的是,本文提到的方法仅适用于暂时无法就医时的应急处理。就像汽车故障灯亮起时不能简单剪断电线了事,牙痛也是身体发出的警报,建议48小时内预约牙科检查。记住,越早治疗,痛苦越小,花费越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