吃冷饮突然牙疼、照镜子发现牙齿发黑——当龋齿找上门时,很多人的反应是"忍忍就过去了"。但口腔医生提醒:龋齿就像埋在牙齿里的定时炸弹,拖延治疗可能导致治疗费用翻倍。今天我们就用直白的语言,说清关于龋齿填充的那些事。
初期蛀牙往往不痛不痒,但细菌正在悄悄腐蚀牙釉质。当出现以下3种情况时,说明问题已经升级:吃酸甜食物有酸软感、牙齿表面出现黑线或凹坑、冷热刺激引发短暂疼痛。此时如果及时做填充治疗,通常只需200-500元,耗时20分钟左右。
等发展到牙髓炎再就诊,治疗费用可能飙升到2000元以上,还要经历根管治疗的漫长过程。更的情况是,有些患者拖到牙齿只剩残根,终不得不拔牙种牙,花费上万不说,还白白损失了天然牙。
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填充材料主要有三种:银汞合金逐渐被淘汰,玻璃适合儿童乳牙,复合树脂则是补牙的。树脂材料的大优势是颜色接近真牙,前牙后牙都能用,固化后即刻就能咀嚼食物。
要说缺点,树脂材料在极端情况下可能出现边缘微渗漏。因此对于特别大的蛀洞,医生可能会建议先做嵌体修复。不过对大多数人来说,常规树脂填充完全够用,正常使用5-8年不是问题。
很多人对牙科治疗有恐惧感,其实现代补牙早就不是"电钻惊魂"了。标准流程分四步:首先用蓝色显影液定位蛀坏范围,接着用微创工具清除腐质,然后酸蚀处理让填充材料更牢固,后分层光照固化。全程基本,敏感人群可以要求打少量麻药。
要提醒的是,补牙后2小时内避免进食,24小时内不要用补牙侧咬硬物。如果出现轻微敏感属于正常现象,一般3-5天会自行消失。但若持续疼痛或填充物脱落,就要及时复诊。
"小洞不补,大洞吃苦"在牙科领域尤其适用。常见的认知误区包括:认为乳牙坏了不用管(可能影响恒牙发育)、觉得补过的牙不会再蛀(边缘可能二次龋坏)、认为牙齿不疼就不用治(神经坏死反而不会痛)。
还有个容易被忽视的重点:补牙不等于一劳永逸。即使做了填充,每年仍需要定期检查,平时更要做好巴氏刷牙法清洁。毕竟再好的补牙材料,也抵不过日积月累的口腔卫生疏忽。
很多人不知道,基础款树脂补牙在大部分城市都能报销。以上海为例,单颗牙报销比例约50%,职工年度限额3000元。不过进口高端材料通常需要自费,建议治疗前先与医生确认。
后给个实用建议:发现牙齿黑线别慌张,也别自己用针挑。及时预约正规口腔医院的龋齿检查,早发现早处理,才是真正省钱的明智之举。毕竟在牙齿健康这件事上,预防的花费永远比治疗便宜得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