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到口腔问题,很多人时间想到的是蛀牙或牙齿不齐,但牙周病其实比想象中更常见。数据显示,我国35岁以上人群患牙周病的比例高达80%以上。这种慢性炎症早期症状隐蔽,很多人直到牙齿松动才意识到问题性。如果你刷牙时经常出血、牙龈红肿,或是口臭反复发作,可能就是牙周病在作祟。
放任牙周病发展,后果可能超出你的预期。首先,牙龈萎缩会导致牙齿看起来变长,影响美观;其次,牙槽骨吸收后牙齿会逐渐松动,时甚脱落;更值得注意的是,牙周病菌可能进入循环,增加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的风险。临床上不少患者因长期忽视牙龈出血,终需要花费更高成本做种植牙或修复治疗。
针对不同程度的牙周病,现代口腔医学有系统的解决方案:
轻度阶段:通过超声波洁牙去除牙结石,配合局部用药,通常1-2次就诊就能控制。
中度阶段:需进行龈下刮治,清除牙龈袋内的菌斑和病变组织,必要时配合激光治疗。
重度阶段:可能涉及翻瓣手术、骨移植等复杂操作,但及时干预仍能有效保留天然牙。
预防永远比治疗更划算,这些习惯能大幅降低患病风险:
1. 选用软毛牙刷,每天少刷牙两次,每次不少于2分钟,特别注意牙龈边缘清洁
2. 牙线或冲牙器每日清理牙缝,普通牙刷只能清洁60%的牙面
3. 吸烟者患牙周病概率是非吸烟者的3倍,戒烟是有效的预防措施之一
4. 每半年到一年做一次洁牙,早期发现问题
5. 控制血糖水平,糖尿病患者更易出现重度牙周炎
误区一:"牙龈出血是上火,不用管"——持续性出血往往是牙周病早信号
误区二:"洗牙会把牙缝洗大"——牙缝变大是原本被牙结石掩盖的牙龈萎缩
误区三:"年纪大了掉牙很正常"——健康牙齿可以终身使用,脱落多因牙周病未治疗
治疗费用根据病情程度差异较大:基础洁牙约200-500元,龈下刮治单次600-1500元,手术治疗则在3000-10000元不等。相比后期修复缺牙的支出,早期治疗性价比更高。部分项目已纳入范围,就诊时可具体。
孕妇、更年期女性、糖尿病患者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者以及正畸治疗中的患者,都属于牙周病高危人群。建议每3-4个月进行一次口腔检查,发现问题及时处理。
进行牙周治疗时,建议选择具备牙周专科的医疗机构。正规机构会先用牙周探针测量记录每颗牙的牙龈袋深度,制定个性化方案。治疗后1周内避免进食过冷过热食物,使用医生推荐的漱口水辅助护理。
牙周病虽不能完全"",但通过系疗和定期维护,完全可以控制发展。治疗后年需每3个月复查一次,稳定后改为半年一次。就像高血压需要长期管理一样,坚持良好的口腔护理习惯才能治疗。
如果对治疗过程有担忧,可以提前与医生充分沟通。现代牙周治疗已广泛应用显微技术和舒适化手段,绝大多数患者反馈治疗过程比预想的轻松。记住,及时行动比时机更重要,越早治疗,保留天然牙的可能性就越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