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两年,身边戴牙套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。地铁上、办公室里,金属牙套的反光时不时就能瞥见。但真要自己决定做矫正时,很多人却犯了难:隐形牙套好还是传统钢牙套好?价格差这么多到底值不值?今天我们就来这些实际问题。
不是所有牙齿不齐都适合同一种牙套。简单来说,轻度牙齿拥挤或缝隙问题,隐形牙套基本都能应对;但如果是的咬合问题,比如"地包天"或者虎牙外凸,可能需要传统托槽才能达到理想。建议先找正规医疗机构做检查,拿到具体的诊断方案再考虑牙套类型。
目前主流选择主要有三种:传统的金属托槽,优势是价格亲民(通常1-2万元),矫正力度强;陶瓷托槽美观度提升不少,远看不太明显,但价格要贵上30%左右;隐形牙套的代表是隐适美和国产时代天使,完全透明可自行摘戴,价格通常在3-5万区间。
很多人在选择时纠结的就是价格。隐形牙套贵主要是因为材料成本和技术,每套都是个性化定制,生产周期长。但要注意的是,终更多取决于医生的设计方案和技术水平,不是越贵的牙套就一定更好。
和青少年不同,成年人矫正周期通常要长6-12个月。骨代谢变慢,牙齿速度也会下降。另外有不少人矫正期间会出现轻微牙龈萎缩,选择的正畸医生能大限度规避这类风险。
无论选择哪种牙套,吃完东西立即清洁都是黄金法则。传统牙套建议准备专用牙缝刷,隐形牙套则要注意用冷水清洗。有个容易被忽视的细节:戴隐形牙套时喝有色饮料一定要摘下来,否则牙套染色的尴尬比钢牙套还明显。
经常听到"隐形牙套慢"的说法,其实矫正速度主要取决于牙齿的生理规律。现在有些隐形矫治方案通过优化施力方式,矫正效率已经接近传统牙套。关键是要严格按照医嘱佩戴,每天戴不够22小时,什么牙套都白搭。
同样的牙套在不同医生手里可能天差地别。建议重点考察医生的正畸背景和经验,别只看机构装修和宣传。初次面诊时,靠谱的医生会详细分析你的牙模和X光片,而不是急着推荐某种牙套。
刚开始戴牙套的一周,建议准备些粥类、蒸蛋等软食。适应期过后,传统牙套要避免啃骨头、咬坚果等硬物;隐形牙套虽然可以摘戴,但也要控制零食次数,否则频繁摘戴影响矫正进度。
说到底,没有的牙套,只有适合的方案。建议准备做矫正的朋友预留充足时间面诊,把问题交给医生,自己重点考虑清楚美观需求、预算范围和生活方式能否配合。牙齿矫正是个需要耐心的过程,选对了方法,两年后的笑容值得现在的付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