吃甜食后牙齿突然刺痛,照镜子发现小黑点?这可能是龋齿找上门了。作为口腔科常见的治疗项目,龋齿填充(俗称补牙)每年帮助上千万人摆脱牙痛困扰。但关于补牙的疑问也层出不穷:不疼要不要补?哪种材料更耐用?今天就用直白的语言,带你看懂龋齿填充那些事儿。
牙齿表面的黑线或凹坑,其实是细菌腐蚀形成的蛀洞。就像苹果腐烂会从一个小斑点扩散,龋齿从牙釉质渗透到牙本质仅需6-12个月。早期补牙只需清理腐质后填充,若发展到牙髓炎则需要根管治疗,费用和时间成本翻倍。临床数据显示,90%的根管治疗都源于未及时处理的浅龋。
目前主流材料各有特点:银汞合金价格亲民但美观度差;玻璃能释放氟素防继发龋,适合儿童;复合树脂颜色接近真牙,前牙修复;嵌体则用于大面积缺损,像定制盔甲般保护牙齿。没有"好"的材料,只有适合的方案,医生会根据龋洞位置、大小给出建议。
躺在牙椅上的30分钟里,医生其实在完成微创操作:先剔除变软的腐质,用蓝光固化杀菌,再分层填入匹配牙色的树脂材料,每层用特殊光固化,后调整咬合高度。整个过程就像修复艺术品,现代技术让敏感人群也能舒适完成。
刚补完牙2小时内禁食,24小时内避免咀嚼硬物。日常护理要改用含氟牙膏,配合牙线清洁邻接面。记住补牙不是一劳永逸,每年少要做一次口腔检查,及时发现新的龋坏点。数据显示做好维护的树脂填充体,使用寿命可延长8-10年。
孕期前三个月、急性口腔溃疡发作期、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,都需要先控制基础状况。但如果是剧烈自发痛、夜间痛等急性症状,则需立即处理。医生提醒:长期用"牙痛牙膏"掩盖症状,可能错过佳治疗时机。
牙齿问题从不会自愈,只会愈演愈烈。与其等小洞变成大坑,不如在发现异常时就做个简单检查。毕竟花15分钟补个牙,远比日后花半个月治牙髓划算得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