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次提到牙齿矫正,很多人反应就是"要拔牙吧?"这种担忧让不少想矫正的人打了退堂鼓。事实上,作为拥有15年临床经验的正畸医生,我经常遇到患者带着各种误解来。今天我们就牙齿矫正中常见的几个误区,帮你更科学地认识正畸治疗。
这是门诊里被问得多的问题。其实是否需要拔牙,主要看牙齿拥挤程度和面部骨骼发育情况。现在有扩弓器、推磨牙向后等技术可以创造空间,临床统计显示约40%的不需要拔牙。上周一位17岁患者就因为家长坚持不拔牙,我们采用隐形矫治器配合骨钉,同样达到了理想。
上周刚有位52岁的银行主管完成两年矫正。只要牙周健康,60岁也能做矫正。区别在于骨骼已定型,矫正时间可能比青少年长3-6个月。我们医院接诊的矫正者中,30-45岁占比已达37%,年长的患者68岁,矫正后终于敢开怀大笑了。
选择矫治器就像选车,不是越贵越好,关键要适合。传统金属托槽矫正效率高,适合复杂病例;隐形牙套美观但需要高度配合。有位大学生选了贵的舌侧矫正,结果因为清洁困难导致牙龈发炎,后换成陶瓷托槽才继续治疗。医生会根据你的牙齿情况和预算给出合理建议。
牙齿在矫正过程中的轻微松动是正常生理现象。就像大树移栽时需要松动土壤,牙齿也要暂时"松一松"才能到新位置。规范的操作下,矫正结束后牙齿会重新稳固。我们跟踪了500例完成矫正3年以上的患者,没有出现牙齿松动脱落的情况。
有位舞蹈老师5年前做过矫正,近发现下牙又有点不齐。这是因为牙齿有记忆性,需要长期佩戴保持器。通常年要全天佩戴,之后改为夜间佩戴。我们现在会给患者配备超薄保持器,厚度只有0.5mm,戴着几乎无感。
首先,一定要拍X光片检查牙根和颌骨情况。其次,牙周炎患者要先治疗再矫正。后,选择正规机构非常重要。去年有位患者在美容院做了"快速矫正",结果导致牙根吸收,在我们这里花了双倍时间修复。记住,的正畸治疗是医学行为,不是美容项目。
牙齿矫正不仅是美观问题,更重要的是改善咬合功能。如果你正在考虑矫正,建议先做检查,医生会为你制定个性化方案。毕竟每个人的牙齿都是的,适合别人的方案不一定适合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