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孩子捂着腮帮子喊疼时,很多家长才意识到儿童牙齿健康的重要性。其实从颗乳牙萌出开始,牙齿护理就关系到孩子的咀嚼发育、语言能力甚面容生长。今天我们就来儿童牙齿治疗那些事,帮家长们解开常见疑惑。
"反正要换牙"是大的误区。乳牙从6岁开始替换,12岁左右才全部完成,这意味着后牙要使用10年以上。蛀牙会导致咀嚼困难,影响营养吸收;长期单侧咀嚼可能引起面部不对称;的乳牙根尖炎症还会伤害下方的恒牙胚。去年某医院数据显示,因乳牙问题导致恒牙发育异常的小患者占比达17%。
美国儿科学会建议在个乳牙萌出后6个月内进行口腔检查,迟不超过1岁。早期检查能发现喂奶习惯导致的"奶瓶龋",医生还会指导家长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。我们建议每3-6个月定期检查,就像打疫苗一样形成习惯。
治疗原则相似,但儿童牙科更注重心理安抚。我们会用"小蜜蜂帮忙洗牙""牙齿睡个觉"等比喻,诊室常配备动画片播放设备。材料选择上,玻璃水门汀这类释放氟化物的材料更常用,能持续保护牙齿。对于特别紧张的孩子,现在有表面麻醉凝胶,能减轻注射不适感。
"六龄齿"完全萌出时(约6-7岁)是佳时机,这颗牙齿终生不换,却容易发生龋坏。封闭过程就像给牙齿穿雨衣,清洁后在沟隙处涂布流动树脂,光照固化后形成保护层。建议在3-4岁(乳磨牙)、6-7岁(恒磨牙)、11-13岁(第二恒磨牙)分三次完成。
并非如此。地包天、龅牙等情况建议4-5岁就开始干预,简单的矫治器就能避免骨骼发育异常。7-9岁是功能性矫正黄金期,此时利用生长发育潜力,可以避免日后拔牙矫正。去年接诊的8岁患者小林,通过颌骨导板矫正器,仅用半年就改善了明显的下颌后缩。
治疗前家长可以带孩子熟悉环境,很多诊所儿童游乐区。避免说"别怕""不疼"这类暗示性语言,反而会加重紧张。现在有STA注射系统,配合镇静,能显著提升舒适度。治疗后适当奖励,但不要用 candy 作为奖品,可以准备贴纸或绘本。
后提醒家长,预防永远比治疗重要。每天少两次(尤其睡前)使用含氟牙膏刷牙,3岁以下用米粒大小,3岁以上豌豆大小。控制甜食摄入频率比控制总量更重要,粘性糖果比巧克力更伤牙。如果发现牙齿颜色异常、牙龈出血或长期口臭,建议及时就诊检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