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孩子次喊牙疼时,很多家长才意识到儿童口腔健康的重要性。事实上,乳牙的健康直接影响恒牙的发育,甚关系到孩子的面部骨骼生长。今天我们就来关于儿童口腔那些容易被忽视的关键问题。
很多家长认为"乳牙反正要换,坏了不用管",这是大的误区。乳牙过早缺失会导致邻牙倾斜,占据恒牙的生长空间。临床常见孩子换牙后牙齿拥挤不齐,很多情况就是乳牙早失造成的。乳牙龋坏还可能引发牙髓炎,影响下方恒牙胚的发育。
建议从颗乳牙萌出就开始定期检查,3岁前完成次涂氟。就像给小树苗定期浇水施肥一样,早期预防比后期治疗更重要。
美国儿童牙科学会建议,孩子在1岁前或颗牙齿萌出后6个月内就应该进行口腔检查。别等到孩子喊疼才就医,那时往往已经错过了佳干预时机。
我们诊所接诊过不少7-8岁才次看牙的孩子,打开嘴巴就能看到明显的龋齿和咬合问题。如果家长能早点重视,很多问题完全可以避免。
错误一:牙膏用量不当。3岁以下用米粒大小,3-6岁用豌豆大小就够了。很多家长挤满牙刷,反而容易导致氟过量。
错误二:横向刷牙。要教会孩子画圈刷牙法,轻柔地清洁牙龈边缘。横向用力刷牙会导致楔状缺损。
错误三:不刷舌侧。靠近舌头的那面牙齿容易堆积牙菌斑,却被大多数人忽视。
当孩子6岁左右长出恒磨牙(六龄齿)时,建议尽快做窝沟封闭。这项技术就像给牙齿穿上一层防护衣,将容易藏匿细菌的窝沟填平。整个过程,10分钟就能完成,保护却能持续好几年。
临床数据显示,做过窝沟封闭的牙齿龋坏率能降低80%以上。比起等牙齿坏了再治疗,这笔预防性投入值得。
有些家长认为必须等所有乳牙换完才能矫正,其实这是片面的。对于的反颌(地包天)、下颌后缩等问题,建议7-9岁就开始干预。这个阶段孩子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,矫治更好。
我们采用MRC肌功能矫治器等早期干预手段,帮助很多孩子避免了将来的复杂正畸治疗。记住,不是所有牙齿问题都要等到12岁以后才能解决。
儿童口腔健康需要家长、孩子和医生三方的共同努力。建议每3-6个月带孩子做一次检查,把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。毕竟,一口好牙是给孩子好的成长礼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