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听到“牙体牙髓病”可能一头雾水,但说到“蛀牙疼到睡不着”“牙根发炎肿脸”,立马就懂了。其实,牙体牙髓病是牙齿硬组织(比如牙釉质、牙本质)和内部牙髓(神经血管)发生病变的总称,常见的就是龋齿、牙髓炎、根尖周炎。今天就用大白话它的成因、治疗和预防,帮你少走弯路!
简单来说,就是牙齿被“攻破”了。比如: 1. 蛀牙:细菌分解食物残渣产酸,慢慢腐蚀牙齿,从浅龋发展到深龋,后伤到牙髓。 2. 牙齿裂了:咬硬物、外伤导致牙齿裂缝,细菌顺着缝隙入侵。 3. 磨损或楔状缺损:刷牙太猛、长期磨牙,牙颈部位出现“凹槽”,敏感甚露髓。 一旦细菌进入牙髓腔,就会引发红肿、剧烈疼痛,甚化脓,这时候就不是补牙能解决的了。
别等到疼得受不了才检查!出现这些信号要警惕: - 喝冰水或吃甜食时牙齿酸疼(可能是龋齿早期) - 晚上睡觉时牙齿一跳一跳地痛(牙髓炎典型表现) - 咬东西时牙龈鼓包、按压疼痛(根尖周炎发作) - 牙齿颜色变灰暗(牙髓可能已坏死)
根据病情轻重,治疗方式也不同: 1. 补牙:适用于浅龋或中龋,清理腐质后填充树脂或玻璃。 2. 根管治疗:牙髓感染后的“保牙”方案,清除坏死组织、消毒根管,后封填。 3. 拔牙+种植/镶牙:牙齿损坏无法保留时,拔除后修复缺牙。 很多人怕根管治疗“受罪”,其实现在有显微根管技术,配合麻醉,过程并不难熬。关键是拖久了可能花钱更多!
很多人觉得“牙疼忍忍就过去了”,结果小问题拖成大麻烦: - 浅龋补牙几百元,拖到根管治疗可能要花几千; - 根尖炎症扩散可能导致颌骨感染,甚全身发烧; - 牙齿缺失后邻牙倾斜、咬合紊乱,修复成本更高。 所以,发现黑线、小洞或敏感,别等!早检查早处理。
记住这5点,能帮你省下不少看牙钱: 1. 每天刷牙两次,用含氟牙膏,配合牙线清理牙缝。 2. 少吃黏性甜食,比如软糖、蛋糕,吃完漱口。 3. 别用牙齿开瓶盖、咬核桃,避免隐裂。 4. 每年洗牙1-2次,顺便让医生检查有无早期龋齿。 5. 已经做过根管治疗的牙齿,建议戴牙冠保护,防止劈裂。
Q:根管治疗后的牙齿能用多久? A:护理得当可能用一辈子!关键是要做牙冠保护,避免咬硬物。 Q:杀神经会让牙齿变脆吗? A:牙齿本身不会脆,但失去营养供应后抗折力下降,所以需要牙冠加固。 Q:孕期牙疼能治疗吗? A:孕中期(4-6个月)相对,及时就诊避免感染扩散。
后提醒:牙齿问题个体差异大,具体治疗方案要医生检查后制定。如果怀疑自己有牙体牙髓病,建议尽早到正规机构拍片评估,别网上乱搜偏方耽误治疗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