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孩子次喊牙疼时,许多家长才意识到儿童牙齿健康的重要性。其实,从颗乳牙萌出开始,孩子的牙齿就需要科学护理。今天我们就来儿童牙科那些事,帮助家长避开常见误区,让孩子拥有健康笑容。
不少家长认为:"乳牙反正要换,蛀了不用管"。这是完全错误的观念。乳牙龋坏不仅影响孩子咀嚼功能,可能导致恒牙发育异常,的还会引发颌面部感染。临床上见过7岁孩子因乳牙龋坏,导致恒牙胚受损的,后续治疗既花钱又遭罪。
建议:发现乳牙有黑点或龋洞,应及时到儿童牙科就诊。早期干预只需简单补牙,痛苦小、费用低。
美国儿科学会建议:在颗乳牙萌出后6个月内,或晚不超过1周岁,就应进行牙科检查。国内家长往往等到孩子牙疼才就医,错过佳预防时机。
定期检查的三大好处: 1. 建立口腔健康档案 2. 早期发现发育问题(如地包天) 3. 让孩子适应牙科环境,避免恐惧心理
错误一:用力横刷 这样会损伤牙龈,导致楔状缺损。正确方法是"巴氏刷牙法",牙刷斜45度轻轻颤动。
错误二:牙膏用量过多 3岁以下用米粒大小,3-6岁用豌豆大小即可。过量吞咽含氟牙膏可能引发氟斑牙。
错误三:睡前刷牙后进食 牛奶、夜奶中的糖分会在夜间持续腐蚀牙齿。建议刷完牙只喝清水。
磨牙表面的窝沟容易藏匿细菌。窝沟封闭就像给牙齿穿上"防护衣",整个过程,耗时约10分钟/颗,可降低80%窝沟龋风险。
佳时机: - 恒磨牙(6岁牙):6-7岁 - 第二恒磨牙:11-13岁 - 乳磨牙:3-4岁(根据孩子配合度)
出现以下情况需早期干预: - 3岁以上仍习惯性吃手 - 睡觉长期口呼吸 - 地包天(下牙包住上牙) - 换牙期间牙齿拥挤
7岁左右建议做正畸评估,某些骨性问题在替牙期矫正更好,等到恒牙全长齐可能错过黄金时机。
1. 绘本引导 通过《鳄鱼怕怕牙医怕怕》等绘本,提前让孩子了解看牙流程。
2. 角色扮演游戏 在家用玩具模拟检查过程,降低陌生感。
3. 避免威胁性语言 不要说"再不刷牙带你去医院",换成"我们一起保护牙齿小卫士"。
4. 选择儿童齿科诊所 色彩明快的环境、耐心的儿牙医生更能让孩子放松。
记住:孩子的牙齿健康是家长的。养成良好的口腔护理习惯,定期检查,才能让孩子远离牙病困扰。如果你还有具体问题,建议儿童牙科医生,根据孩子个体情况制定护理方案。
(本文由从业10年的医美健康编辑撰写,内容参考《儿童口腔健康指导手册》及中华口腔医学会新指南,临床数据截2023年8月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