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齿突然疼得睡不着觉?喝口凉水就酸得倒牙?这些可能是牙体牙髓病在作祟。作为每天接触大量患者的医美行业从业者,我发现很多人直到牙疼得受不了才来看医生。今天就用直白的话,跟大家这个藏在牙齿里的"隐形"该怎么对付。
上周有个28岁的设计师来就诊,捂着半边脸说牙疼了三天。检查发现他的大牙有个隐蔽的龋洞,细菌已经顺着这个通道感染了牙髓。其实像他这样的很普遍——当蛀牙、牙裂或者外伤牙釉质后,细菌就会趁虚而入。初期可能只是偶尔敏感,等到夜里疼得翻来覆去时,往往已经发展到急性牙髓炎了。
很多人问我:"医生,牙髓炎能不能吃药治好?"很遗憾,抗生素只能暂时缓解症状。牙髓腔就像个密闭的小房间,一旦发炎肿胀就会神经,这种机械性必须通过治疗才能解除。临床上常见两种治疗方案:
1. 活髓保存治疗:适合早期炎症,医生会清除病变组织后,用生物材料促进牙髓自我修复
2. 根管治疗:当牙髓坏死时,需要清理根管系统并严密填充
听到"杀神经"三个字,好多患者直接打退堂鼓。但现在的显微根管治疗早已升级:橡皮障隔离技术能让治疗更,机用镍钛锉使清创效率提升3倍,热牙胶充填技术让密封性更好。整个流程在麻醉下进行,绝大多数患者反映"比补牙还轻松"。
做完治疗不等于万事大吉。就像修好的水管需要定期检查一样,建议治疗后每半年拍片复查。有个典型:患者做完根管治疗两年没复查,结果牙齿悄悄裂开,后不得不拔除。另外要特别注意:
- 避免用治疗牙咬硬物
- 发现牙龈鼓包立即就医
- 牙冠修复建议选择全瓷材料
在门诊经常要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:"医生,我牙不疼了是不是不用治了?"——牙髓坏死初期确实可能不痛,但感染还在扩散;"根管治疗过的牙迟早要拔"——规范治疗的超90%;"治疗费太贵不如直接拔掉"——缺牙引发的后续治疗成本反而更高。
后给实在的建议:每年洗牙时顺便做次检查,发现小黑点及时处理;刷牙时多用含氟牙膏;习惯用牙线清理牙缝。保护天然牙的成本,永远比事后补救低得多。下次牙疼别急着吃止疼药,及时找医生判断病因才是正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