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叶
1000+次浏览
发布时间:2025-10-20 12:59:34
很多人刷牙时发现牙龈出血,反应是"上火",其实这很可能是牙周病发出的早期信号。作为口腔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,牙周病在我国成年人中的患病率相当高,但真正了解它的人却不多。今天我们就来这个看似普通却不容忽视的口腔问题。

牙周病是发生在牙齿周围组织的一种慢性炎症,主要包括牙龈炎和牙周炎两个阶段。刚开始可能只是轻微的牙龈炎,表现为刷牙时出血、牙龈红肿。如果放任不管,炎症会继续向深层发展,牙周韧带和牙槽骨,形成牙周炎。
当发展到牙周炎阶段,你会发现牙龈开始萎缩,牙缝变大,牙齿变得越来越长,甚出现松动。这个过程就像大树周围的土壤逐渐流失,树根暴露,大树终会倒下一样。
如果你发现自己有下面这些情况,就要警惕牙周病了:刷牙时牙刷上有血迹,咬硬物时食物上留有血印;牙龈经常红肿,感觉胀胀的;口腔异味明显,刷牙后也改善不多;牙齿之间的缝隙在逐渐变大;牙龈有退缩迹象,牙根开始暴露;感觉牙齿有松动或位置。
这些症状可能不会同时出现,也不会一直持续,有时明显有时不明显,这正是很多人忽略它的原因。
牙周病不是凭空出现的,某些人群确实有更高的患病风险。口腔清洁习惯不好的人首当其冲,比如刷牙草草了事、从不使用牙线的人。吸烟者也是高危人群,烟草中的化学物质会影响牙龈组织的循环和修复能力。
糖尿病患者由于自身抵抗力较低,更容易发生感染,牙周病往往进展更快。妊娠期女性因激素水平变化,牙龈对局部刺激的反应增强,容易出现妊娠期牙龈炎。此外,有家族史的人也需要格外注意,因为牙周病确实有一定的遗传倾向。
预防牙周病并不复杂,关键是坚持做好日常口腔清洁。正确的刷牙方法很重要,建议采用巴氏刷牙法,牙刷与牙齿呈45度角,在牙龈和牙齿交界处轻轻震颤,每个部位刷10次左右,整个过程少持续3分钟。
单靠刷牙只能清洁到牙齿表面的60%,牙缝区域需要借助其他工具。牙线能有效清除牙缝中的菌斑,建议每天少使用一次。对于牙缝较大的人,牙缝刷是更好的选择。定期洗牙也是必不可少的,通常建议每半年到一年进行一次洁治,清除刷牙无法去除的牙结石。
如果已经患上牙周病,也不用过于担心,现代医学有多种治疗方法。对于早期的牙龈炎,通过的洁治和改善口腔卫生习惯,通常可以完全。轻度的牙周炎需要进行龈下刮治,清除牙龈下方的牙结石和菌斑。
中度到重度的牙周炎可能需要牙周手术治疗,比如翻瓣术、引导性骨再生术等。对于已经松动的牙齿,还可以通过牙周夹板进行固定。需要提醒的是,牙周病的治疗是一个系统工程,需要患者的积极配合和定期复查。
"牙龈出血是上火,喝点凉茶就行"——这可能是具迷惑性的误区。牙龈出血的根本原因是牙龈炎症,单纯"去火"无法解决问题。"年纪大了牙齿自然会掉"也不完全正确,很多老年人的牙齿松动脱落实际上是长期牙周病发展的结果。
"洗牙会让牙缝变大"也是常见的误解。洗牙后感觉牙缝变大,其实是因为清除了原本填塞在牙缝中的牙结石,还原了牙齿真实的间隙。

牙周病是一种可以预防和控制的疾病,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和及时干预。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,定期进行口腔检查,发现问题及时处理,大多数人都能拥有一口健康的牙齿。健康的牙周组织不仅是牙齿稳固的基础,也与全身健康密切相关。从现在开始,用心呵护你的牙周健康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