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孩子的乳牙出现小黑点,或者喊"牙疼"时,很多家长都会手足无措。儿童牙齿健康直接影响颌面发育和全身健康,但治疗过程中孩子配合度低、家长认知误区多等问题常常让简单的牙齿问题变得复杂。今天我们就来儿童牙齿治疗那些事。
建议颗乳牙萌出后就该进行口腔检查,晚不要超过1周岁。之后每3-6个月定期检查,不要等到喊疼才就医。如果发现以下情况请立即就诊:牙齿出现黑斑或缺损、进食疼痛、牙龈红肿、牙齿外伤、咬合异常等。早期干预往往能用简单的方法解决问题。
这是家长常问的问题。很多人觉得"反正要换牙,不用管",这是个误区。乳牙要用6-10年,龋齿可能引发牙髓炎、影响恒牙发育,甚导致颌骨发育不良。临床中见过太多因忽视乳牙治疗,导致恒牙排列不齐的。记住:每一颗乳牙都在为恒牙"占位置"。
治疗原则相同,但方法更讲究。儿童专用补牙材料弹性更好,能适应牙齿发育;操作时会使用橡皮障隔离,避免误吞;医生会采用"tell-show-do"沟通法,先讲解工具,再演示,后操作。对于低龄儿童,还可能使用束缚板辅助,这都是为了确保治疗。
建议提前做好心理建设:通过绘本、动画片让孩子了解看牙过程;避免使用"打针""疼"等敏感词;就诊可以只做简单检查建立信任;治疗时家长要保持平静,你的紧张情绪会传染给孩子。现在很多诊所设有儿童诊疗区,温馨的环境能大大缓解恐惧感。
认准正规医疗机构资质,重点关注三点:是否有的儿童诊室、医生是否有儿童口腔背景、是否采用儿童专用设备(如小号牙椅、卡通器械)。不建议为追求"环境好玩"而选择非机构,性和性永远是位。
这是预防龋齿有效的方法之一。建议分三个阶段:3-4岁做乳磨牙、6-7岁做恒磨牙(六龄齿)、11-13岁做第二恒磨牙。整个过程,就像给牙齿穿"防护服"。需注意的是,窝沟封闭后仍需定期检查封闭剂留存情况。
不同问题干预时间不同:地包天建议4岁左右开始干预;龅牙多选择替牙期(8-10岁)进行早期矫正;单纯牙列不齐可等恒牙列完成后再矫正。建议7岁时做正畸评估,医生会根据颌骨发育情况给出个性化建议。
1. 刷牙到7岁:孩子手腕灵活度不足,家长要帮忙补刷
2. 控制进食频率:避免"少食多餐",减少牙齿酸蚀风险
3. 定期涂氟:3-6个月一次,强化牙釉质抗酸能力
儿童牙齿治疗需要医生、家长和孩子三方配合。记住:预防的花费永远小于治疗,早期的投入终身受益。如果发现孩子牙齿异常,建议及时到儿童牙科就诊,避免小问题发展成大麻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