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齿是我们每天吃饭、说话都离不开的重要工具,但很多人常常忽视它的健康。等到牙疼、牙龈出血时才想起看医生,往往已经错过了佳预防时机。其实,口腔问题完全可以通过日常的预防保健来避免。今天,我们就来那些简单却容易被忽略的口腔护理细节。
很多人以为刷牙次数越多越好,但其实方法不对,刷再多次也可能伤牙。建议每天早晚各刷一次牙,每次不少于2分钟。牙刷要选软毛的,避免用力过猛损伤牙龈。刷牙时用巴氏刷牙法——牙刷与牙齿呈45度角,轻轻画小圈,别横向“拉锯式”刷,那样容易磨损牙釉质。记住,牙龈和牙齿交接处容易藏污纳垢,要重点清洁。
光靠刷牙只能清洁60%的牙面,剩下40%的牙缝区域要靠牙线。很多人觉得用牙线麻烦,或者怕出血就不敢用。其实,牙龈出血恰恰说明那里已经有炎症了,更需要清洁。刚开始用牙线可能会不适应,坚持一周就会习惯。记住动作要轻柔,贴着牙面上下滑动,别硬往下压。
市面上的漱口水五花八门,但不是所有人都需要每天用。健康人群用清水或淡盐水漱口就行。如果有口臭或牙龈问题,可以短期使用含氯己定的漱口水,但别超过2周,避免口腔菌群平衡。普通漱口水选择无酒精配方的,减少刺激。
即便每天认真刷牙,牙结石还是会悄悄堆积。这些硬化的菌斑刷不掉,只能靠洗牙清除。建议每年洗牙1-2次,不仅能预防牙周病,还能早期发现龋齿。有人觉得洗牙后牙缝变大,其实是原本被牙结石填满的缝隙露出来了,这是牙齿真实的健康状况。
都知道糖伤牙,但很多人忽略了酸性食物对牙釉质的腐蚀。碳酸饮料、柠檬水、醋等要控制摄入量,喝完后别马上刷牙,先用清水漱口,等半小时再刷。平时多吃富含钙质的奶制品、豆制品,咀嚼苹果、胡萝卜等硬质食物也能帮助清洁牙齿表面。
从宝宝长出颗牙就要开始清洁,用纱布蘸温水擦拭。3岁前不建议用含氟牙膏,3岁后用豌豆大小的量。窝沟封闭是预防儿童龋齿有效的方法,建议6-8岁做恒磨牙的封闭。家长要以身作则,让孩子看到你认真刷牙的样子比说教更管用。
牙龈出血、牙齿敏感、口臭持续不缓解、牙齿松动、咬合不适……这些都是身体发出的警报。别想着“忍忍就过去”,早检查早处理,能省下不少治疗费用。记住,预防的花费永远比治疗便宜,受的罪也更少。
牙齿的健康不是两天的事,而是日积月累的结果。把这些简单的护牙习惯融入日常生活,你会发现看牙医的次数越来越少,笑容却越来越自信。毕竟,好的牙齿才是好的“品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