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上刷牙时牙龈出血?吃苹果发现咬痕上有血丝?很多人觉得这是“上火”,但你可能已经被牙周病盯上了。作为仅次于龋齿的口腔“隐形”,我国35岁以上人群超90%存在不同程度的牙周问题。更令人担忧的是,早期症状极易被忽视,等到牙齿松动时往往已错过佳治疗期。
健康的牙龈应该呈粉红色,紧贴牙面,刷牙时不会出血。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就要警惕:
- 刷牙/啃硬物时牙龈出血(非外伤性)
- 牙龈颜色变深红或紫红
- 口腔异味反复出现
- 牙齿有伸长感或松动
- 牙龈肿胀按压有痛感
门诊中常见患者把牙龈出血当“热气”,自行服用凉茶或维生素,反而延误治疗。实际上,出血是牙龈炎症直接的信号。
这是患者常提出的疑问。是:牙缝本就存在,只是原先被肿胀的牙龈和牙结石填满。洗牙去除结石后,发炎的牙龈逐渐消肿,原本被掩盖的牙周问题就暴露出来。就像被积雪覆盖的垃圾,雪化了才看得见,不能怪扫雪的人。
定期洗牙(建议每年1-2次)能有效清除牙菌斑和结石,预防牙周病恶化。对于已经形成的牙周袋,则需要深度清洁治疗。
- 横向拉锯式刷牙:长期磨损牙颈部,造成楔状缺损
- 用牙签剔牙:加剧牙龈萎缩,建议改用牙线
- 吸烟:尼古丁收缩血管,掩盖出血症状,实际加速牙槽骨吸收
- 夜磨牙:相当于每天让牙齿承受数小时异常咬合力
正确做法是使用巴氏刷牙法(牙刷斜45度朝向牙龈沟),配合牙缝刷清洁邻面。儿童从长颗牙起就该培养清洁习惯。
牙周病发展分为四个阶段:牙龈炎→轻度牙周炎→中度牙周炎→重度牙周炎。当进展到中晚期时:
- 牙槽骨吸收不可逆,牙齿就像失去地基的树
- 治疗费用成倍增加(基础治疗需3000-8000元,植骨手术上万元)
- 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风险
- 影响种植牙(骨量不足需先植骨)
临床数据显示,及时治疗的早期患者,80%能有效控制病情发展。
阶段一:牙龈出血
洁牙+正确口腔护理,1-2周症状改善
阶段二:牙龈萎缩
龈下刮治清除牙根面菌斑,必要时配合局部用药
阶段三:牙齿松动
牙周夹板固定松动牙,评估骨移植必要性
阶段四:牙齿脱落
待牙周稳定后考虑种植修复(需先控制炎症)
每天有效刷牙2次(每次少2分钟)+ 使用牙线/冲牙器 + 每年1次检查,就能预防80%的牙周问题。孕妇、糖尿病患者、正畸人群更需加强防护。
记住:牙龈没有再生能力,萎缩一寸就永远少一寸。下次看到牙膏里的血丝,别急着漱口冲掉,它可能是你牙齿后的求救信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