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夜被牙疼醒的经历,很多人都不陌生。那种钻心的疼,让人吃不下、睡不着,甚半边脸都肿起来。大多数人反应是吃止痛药硬扛,或者用盐水漱口“”,觉得熬过这几天就好了。但您可能不知道,这种“忍一忍”的态度,很可能让牙齿问题从小毛病拖成的牙体牙髓病。
简单来说,牙体牙髓病就是牙齿硬组织(比如牙釉质、牙本质)受损后,进一步影响到内部牙髓(俗称“牙神经”)的疾病。常见的蛀牙、牙齿隐裂、牙髓炎、根尖周炎都属于这个范畴。
牙齿表面看似坚固,其实非常“怕累”。如果你经常用牙咬瓶盖、吃硬糖,或者夜磨牙,牙齿表面可能出现肉眼难见的裂纹。细菌顺着裂纹入侵,就会一点点腐蚀牙体。等蛀到牙髓时,那种剧烈的自发痛、冷热刺激痛,往往意味着问题已经比较了。
1. 一喝冰水就牙酸:牙齿对冷热敏感,可能是牙釉质磨损或牙龈退缩导致牙根暴露,早期蛀牙也会这样。 2. 咬东西突然疼一下:牙齿可能有隐裂,时咬裂痕会加深,导致牙髓感染。 3. 晚上疼得比白天:躺下时头部血流增加,牙髓腔内压力变大,疼痛加剧往往是牙髓炎的表现。 4. 牙龈鼓包或牙齿变色:牙龈出现脓包或牙齿发灰发黑,说明感染可能已经扩散到根尖。
很多人觉得“牙疼不是病”,其实口腔细菌的力超乎想象。一颗蛀牙如果不及早补,细菌会像挖地道一样往里钻。等伤到牙髓后,单纯的补牙就解决不了了,必须做根管治疗(俗称“抽神经”)。再的话,可能引发颌骨炎症,甚需要拔牙。
更麻烦的是,牙齿问题会“传染”。比如一颗牙的根尖炎症可能波及邻牙;长期用一侧牙咀嚼,另一侧牙齿会因缺乏咀嚼刺激而松动。所以早发现、早处理,才是省时省钱的明智选择。
根据牙齿损坏程度,医生会给出不同方案: - 浅龋:简单补牙,30分钟就能完成。 - 中龋或深龋:可能要用嵌体或高嵌体修复。 - 牙髓炎:需根管治疗+牙冠保护,一般要就诊2-3次。 - 根尖囊肿:少数情况需要配合根尖手术。
很多人听到“根管治疗”就害怕,其实现在技术已经很成熟。配合麻醉和橡皮障隔离技术,治疗过程几乎没有痛感。与其忍着剧痛辗转反侧,不如早点解决问题。
1. 刷牙方法要对:用软毛牙刷,45度角清洁牙龈沟,每天少2次,每次2分钟。别忘了用牙线清理牙缝。 2. 少吃“隐形糖”:碳酸饮料、奶茶、饼干都含糖,吃完尽量漱口。 3. 每年检查一次:很多牙齿问题早期没症状,检查能发现潜在风险。
牙齿就像身体的“守门员”,一旦它出了问题,消化系统、心血管都可能受牵连。下次再牙疼,别想着“扛过去”,及时找医生检查,才是对自己真正的负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