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孩子捂着腮帮子喊疼,或是刷牙时发现牙龈出血,很多家长才开始着急孩子的牙齿健康。儿童牙齿治疗并非简单的"补牙拔牙",而是关系到颌面发育、饮食习惯甚心理健康的重要环节。今天我们就来家长该关注的几个实际问题。
这种说法大错特错。乳牙要在口腔里工作6-10年,它们像地基一样影响着恒牙的生长方向。临床上见过太多:乳牙早失导致恒牙排列混乱,后期矫正费用往往是早期治疗的数倍。如果发现奶牙有黑点、缺口,建议3个月内就诊,别等孩子喊疼才处理。
美国牙科协会建议颗乳牙萌出后6个月内就该检查。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,3岁前建立口腔档案的孩子,龋齿发生率能降低40%。可以试试"三三制":3岁前完成检查,每年少3次基础检查,每次检查后3天内做好家庭护理复盘。
儿童牙科诊所会采用"Tell-Show-Do"三步法:先用玩偶演示治疗过程,让孩子触摸器械,后才实际操作。有个小秘诀:预约尽量安排在上午,孩子精神状态较好;治疗前2小时适当进食,避免低血糖导致的紧张情绪。
2-4岁重点关注奶瓶龋,避免含奶瓶入睡;5-7岁要做窝沟封闭,这是性价比高的防龋手段;8岁以上要注意换牙期间隙管理。特别提醒:运动护齿套在学龄儿童中普及率不足10%,其实任何性运动都建议佩戴。
其实早期预防的花费可能不到后期治疗的十分之一。例如乳牙根管治疗约300-800元,而因此导致的恒牙矫正可能花费上万元。现在很多地区已将儿童齿科纳入,部分地区7岁以下儿童可享每年定额。
后想说,孩子的牙齿问题从来不是突然发生的,而是日积月累形成的。养成每年定期检查的习惯,比任何高端治疗都管用。下次孩子刷牙时,不妨多花两分钟观察下他的牙齿状态,这个小动作可能省去后续很多麻烦。